石墨烯发展遇瓶颈?中科院院士建议试点研发代工
来源:morion日期:2018-09-20 浏览:1867次

 在918日成都市青白江区举行的“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协同发展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首次提出了“研发代工”这种全新的产学研结合新模式,通过该模式可有效解决石墨烯产业发展当下遭遇的瓶颈,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新观点、新概念,让与会者们眼前一亮,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大屏幕上播放的内容。

1.jpg

       据了解,中国是全球领先的石墨烯论文产出大国。2011年以来,中国发表的石墨烯论文位居全球首位。同时,中国也是全球石墨烯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全球石墨烯专利总数为63630件,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占比54.14%,美国占比11.53%,韩国占比10.54%,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2.jpg

刘忠范说,石墨烯产业自2004年进入基础研究以来,关注度急速攀升,产业也相继经历了技术萌芽期、期望顶峰、泡沫谷底期、稳定应用期等发展阶段。

在他看来,中国石墨烯产业面临的挑战不小,体现在5个方面:

学术界和产业界各自为战,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极为严重;初创期的、小作坊式的小微企业居多,有实力的大企业实质性参与很少,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大炼钢铁式的产业园区建设,简单重复现象严重,容易造成低水平的恶性竞争;资本市场炒作,市场产品鱼龙混杂;急功近利倾向严重,只关注现在,缺少对未来石墨烯产业核心技术和核心知识产权的重视等。

石墨烯产业前途无限,但怎么样才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对此,刘忠范提出了“研发代工”的解决方式。

他将这种方式比喻为“鸡蛋模型”,“蛋黄”即核心部分,为技术研发,“蛋清”即企业研发代工,它把技术研发与产业相连接起来。

研发代工,是一种全新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它针对特定企业的研发需求,组建由高水平专业人员构成的专门研发团队,面向市场需求开展定制化的技术研发。与“企业方”通过全过程利益捆绑,长期稳定地服务于企业的高技术研发,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落地的无缝衔接。

据悉,通过这种模式,以北京石墨烯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目前已经诞生了一批包括超级石墨烯玻璃、全球首创的四英寸单晶石墨烯单晶芯片等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石墨烯产品,收到欧美国家的追捧。

在刘忠范看来,“研发代工”模式,有效结局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研发力量不足、缺少核心竞争力的难题。通过该模式,企业可建立属于自己的研发平台,而平台则通过研究实力雄厚的专业研发机构负责运营管理,针对企业需求开展市场牵引的技术研发工作。此外,平台设置在科技资源密集的大中城市,将解决偏远地区企业人才吸引力不足和普通企业研发文化匮乏的难题。

不仅如此,这种新模式还将有效解决我国基础研究与产业脱节严重、成果转化率低的难题。由于研发代工团队直接对代工企业负责,有着明确的技术和市场目标,将可避免当前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闭门造成”、研究成果不接地气而很难转化的现实问题。

再者,“研发代工方”专注于技术研发,“企业方”专注于产业化和市场开拓,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回避了“教授办企业”的诸多问题,大幅度增加科研人员推进成果产业化的意愿。

“研发代工”能否在成都落地?对此,刘忠范给出的答案是:肯定。在他看来,成都拥有雄厚的科研资源,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同时新材料产业链完善,拥有一大批关联性企业,此外成都深处西南腹地,市场辐射能力强,“只要把科技服务环节做好做到位,科技成果转化的脚步将越来越快,成都的石墨烯产业势必越做越强。”

 

新闻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4b4fD0g0wuaRRHpnJUbHJA